SEO knowledge
這篇文章想從一間廁所談起。
它不是一間普通的廁所。這間廁所位于成都銀泰一座名為“in99”的購物中心五層。第一次走進它的人,會誤以為自己踏入了某場沉浸式藝術展覽:純白的墻壁上爬滿穿梭其間的綠色線條,空間寬敞,縱深感強。
潔凈、極簡、科技感十足,這些特征讓這間廁所獲得了第二種功能:它成為了年輕女孩子們拍照“打卡”的好地方,她們爭相趕來,留下與廁所的合影,并po到社交網絡上收獲點贊評論與轉發。
即使大部分人對廁所的印象還停留在一個其貌不揚、氣味不怎么芬芳的地方,但在網紅少女眼里——借用她們的一句流行語——這些廁所卻是“這個地方超適合拍照”。廁所,成為繼網紅餐廳、酒店、旅行景點之后的又一個“打卡”圣地。
銀泰in 99 這樣“網紅廁所”并非個例。在APP小紅書上搜索“網紅廁所”,你能看到5423篇相關筆記,這些高顏值廁所遍布倫敦、廣州、上海、成都等城市,成為少女們“打卡”的必去之地。
網紅廁所顯然是流行的“打卡”行為發展到極致的一個體現,而在嗅覺靈敏的廣告營銷行業,自去年以來,線上“內容營銷”的光環就開始逐漸讓給了線下“體驗營銷”,各類品牌“快閃店”層出不窮,企業試圖讓用戶在體驗中構建對品牌更深度的認知,彌補線上營銷“叫好不叫座”的缺陷。
在用戶熱衷“打卡”的年代,如何才能讓營銷抓住天然的流量、獲得用戶的主動傳播?這里有3個知識點與你分享。
據美國活動平臺Eventbrite的報告顯示,超過3/4的新消費者(生于1980后)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,會優先考慮購買體驗,而非實物。前文提到的女性社區APP小紅書中,#這個地方超適合拍照#這一tag曾出現在159446條筆記中,可以看出,對于用戶而言,一個線下活動是否有趣、值得分享的關鍵就在于它是否適合拍照并發布到社交網絡上,比起抓住用戶到眼球,抓住用戶的鏡頭變得更加重要。
手機屏幕已不再是一塊光滑的平面玻璃,而是賽博世界中一座面積無限的立體舞臺。
在今年的米蘭設計周上,一座粉色椰林+躺椅的藝術裝置成為Instagram上的熱門話題。許多網紅、用戶將它拍下來并發布到Instagram上,獲贊無數。一個展覽、一個線下活動,如果能讓用戶產生拍照的“生理沖動”,那么它獲得自傳播力的幾率也就更大。
在產品領域,同樣如此,能抓住用戶鏡頭的產品,往往能讓用戶拍下“開箱照”,讓產品獲得免費的宣傳機會。在大眾點評等APP上,不難發現“適合拍照”已經成為用戶點評餐廳的一個常用標簽。在社交媒體時代,不僅要抓住用戶的眼球,能夠抓住用戶“鏡頭”也同樣重要,這意味著獲得主動傳播的幾率更大。
安迪·沃霍爾說,這是一個人人都能當15分鐘明星的時代。社交媒體逐漸釋放著用戶的表達欲,人人都有自己的舞臺,都樂于經營自己的“人設”,比起做沉默的觀眾,用戶越來越樂于自己做“演員”。
日益流行的“體驗營銷”顯然就滿足了用戶塑造人設的心理需求。然而現實卻是,層出不窮的品牌快閃店卻并不都能獲得想象中的熱度。大多數情況下,線下活動受限于物理空間的限制,覆蓋面和影響力都極其有限,如何用線下活動反哺線上傳播就變得極其重要。
用戶的“打卡”行為就是連接線下物理世界和線上網絡世界的最好紐帶。“快閃店”僅有一個有趣的概念是遠遠不夠的,因為概念無法讓人“打卡”拍照發朋友圈,無法幫助用戶完善人設。一個營銷活動,只有具備足夠有趣的互動環節、擁有具有視覺吸引力的場景設計,才能夠讓用戶主動參與其中進行打卡拍照,并將這體驗記錄下來,傳播到社交網絡上,達到完善他們人設的目的。
阿根廷藝術家萊安德羅·埃利希(Leandro Erlic)的大型個展“虛.構 construction of reality”在東京展出時候曾獲得超62萬人“打卡”,今夏來到上海也當之無愧地成為網紅拍照圣地。魔幻泳池、超重力鐘樓、90°垂直旋轉樓梯、無限重疊鏡中世界、靈魂出竅教室等展區設計,利用光影的反射折疊,構造出亦真亦幻的“虛幻”腦洞世界,吸引無數用戶拍照打卡。
分享這樣的線下體驗,可以幫助用戶給自己的“人設”貼上“有趣、新潮、創意”的標簽,在這樣的心理激勵下,用戶才有動力將體驗內容分享至線上形成自傳播。
在注意力被層出不窮的信息洪流所裹挾的時代,比“被關注”更難的,是“被記住”。
加拿大心理學家圖爾文認為,人的長時記憶分為兩種,一種是情節記憶(episodic memory,也譯為情景記憶),一種是語義記憶(semanticmemory),目前這一理論已被大多數心理學家所接受。這種劃分是根據記憶的內容而進行的:
情節記憶是主要用于儲存我們的體驗和人生中印象較為深刻的事情,譬如第一次補牙時,通過骨傳導感受到的電鉆嗡嗡振動,以及消毒水的刺鼻氣味;而語義記憶則用于儲存語言、規則、抽象的知識,譬如你對牛頓第二定律公式的記憶。
即使語義記憶更加理性與穩定,但對大部分人而言,情節記憶的喚起卻更加容易和頻繁,就像每一次聞到消毒水都可能想起補牙的刺痛經歷。在營銷層面也是如此,“體驗營銷”的優勢就在于能夠給用戶創造情節記憶,帶給他們某種感受、情緒或體驗,這樣的記憶往往更加深刻并更容易被反復回想,就像你參加了上文提到的Leandro Erlich的展覽,多年后你會忘記展覽的名稱甚至忘記具體的展覽場景,但很難忘記它帶來的新奇體驗。
烏瑪小曼,微信公眾號:wumaxiaoman,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。資深文案策劃人,專注分享文案、營銷及 TMT領域的觀點與干貨。
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。未經許可,禁止轉載。
12-16
01-05
12-16
01-06
01-05
01-05
12-16
12-16
12-16
01-06
12-16
01-05